發佈會現場
  中新網北京4月17日電(上官雲)17日上午,由湖北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文化建設藍皮書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(2013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發佈會在北京舉行。據《報告》分析表明,2010年~2013年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在數量和質量上總體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,取得了巨大的成績,但在創新體制、推出精品力作以及改變文化傳播方式上有待進一步提升。
  《報告》研究表明,在過去的三年裡,各級文化主管部門通過文化市場建設、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對理論創新、文藝創作的政策和經費支持,為中國文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軟硬件環境,全國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建成。
  當代中國審美文化的變化是本次《報告》的關註重點。20世紀80年代,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碰撞、社會的轉型再一次引發了文化上的“地震”,《報告》分析稱,當代中國主流審美文化從審美的角度展現了中國人審美情趣的演變,當代中國主流審美文化正處於重建與整合中。
  《報告》經研究表明,改革開放以來,以崇高為主流的中國審美文化、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裂為碎片,經典的不再經典,流行的不再流行,“三無”作品壓倒中心人物、中心情節等,調侃、戲謔、反諷成為“周末大餐”。
  “目前,中國各種審美現象的繁盛,‘非主流’與主流爭鋒並存。消費文化空前繁榮,政治文化極度萎縮。大眾消費文化或娛樂文化一頭獨大,占據了文化地盤至少一半以上。“《報告》寫道,以至於當前的審美文化呈現兩個極端:一是經營領導的推崇崇高的英雄主義走向悲劇路線,一是大眾引領的推崇快適的快樂註意走向戲劇路線。尤其在網絡世界到來之後,傳媒文化的網絡化使大眾的參與進入狂熱與非理性的階段,新的審美與批評範式仍在形成之中。
  因此《報告》指出,各類教育機構是主流審美文化的源生點與擴散地,是當代中國審美文化構建必須重視的基地,“是否應該構建主流審美文化是一個重要的話題,是否應該構建主流審美文化成為一個首先應該澄清的問題。當代中國主流審美文化重建正處於危難之時,多途徑恢復人的豐富感性是其重要一環,而審美正在途中。”
  會上同時發佈了有關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調查結果:北京、上海、浙江位於農村公共文化共計績效排名的前三名。《報告》認為,要推動我國農村公共文化供給水平的提升,就必須重視建立公共文化供給績效評價機制,強化對公共文化供給績效的動態監測,進而明確我國農村公共文化發展中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。
  綜上所述,《報告》建議,在今後的中國文化發展中,應把頂層設計和市場機制有效結合起來,深化文化體制改革;創新體制機制,協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;轉變經濟增長方式,著力發展文化產業;實施高端人才戰略,打造文化精品;並加大文化建設的投入,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和普及範圍;改變和完善文化的傳播方式,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;拓展對外文化傳播渠道,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。  (原標題: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》:中國主流審美文化正重建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l14dlgzx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